爱美之心,人皆有之。随着人们不断加大对颜值外表的投资,美容产业的迅速崛起,引起了资本的关注。
截至2021年6月末,在公募基金持股占流通股比增加TOP50中,贝泰妮排名第一,根据持股比例变动情况来看,其最新持股占流通股比例增长高达22.18%,排名第二的建龙微纳最新持股比例增长是17.81%;第三的华利集团持股增加17.11%。而且,贝泰妮是今年公募基金TOP50中被最新配置的16只股票之一,代表着市场最新一批被看好的产业。
贝泰妮成立于2010年,是一家专注于皮肤健康并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大健康企业。其主要业务涵盖日用百货、化妆品、医疗器械和消毒用品的生产和销售,以及生物技术的研发等。在沪深两市超过4000家上市公司中,已经上市的医美公司仅有39家。尽管贝泰妮的知名度并不高,但它在新增持股票中表现突出,成功压制了同一批次的其他新增股票。机构投资者的青睐充分证明了贝泰妮及其所属行业的资质和潜力。当下,医美行业是资本市场普遍认定的暴利产业之一,这个以女性经济为主导的产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崛起,并且大肆吸取市场资金。
然而,一个行业的无序扩张常常会引发各种问题。医美行业的股价持续低迷,企业上市面临重重困难,监管机构也不断加大对医疗美容的专项整治力度。这些现象的出现,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容行业中的非专业操作导致的医疗事故。
疯狂吸金的朝阳产业
近代的医美行业,以美韩为首,拥有自己成熟的服务体系和监督机制。医美龙头企业Allergan、Realfresh就是美国医美行业的繁荣所催生。而韩国也培养出了Humedix、Hugel、MedyTox、大熊制药等多个原材料生产企业,闻名全球的梦想整形外科、BK东洋医院等也是由此诞生。
中国的美容业则不同,中国的美容化妆业从“一把剪刀闹革命”、“雪花润肌肤”、“凡士林护肤”开始,发展到现在成为集美容、美发、医疗美容、保健美容、造型设计、专业美容产品于一体且生产与服务并行的产业链,与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相比,中国的医美行业发展虽然同样迅速,但医美渗透率还远远不足,毕竟在进入高速增长其之前中国的医美行业还经历近51年的缓慢发展期。
根据记载,1949年,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次设立整形外科,主要需求来自于战争后的伤后修复、矫正等,此时的医美产业才正式开始萌芽,而在之后的45年里,多家公立医院纷纷效仿设立整形科,医美产业得到普及。
自2012年起,随着医美APP的问世,医疗机构和销售渠道的转型为医美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,推动了市场的扩展和产业的迅速发展。根据艾瑞咨询的公开数据,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自2012年的298亿元迅速增长至2019年的1769亿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8.97%,2019年医美用户数量也达到了1367.2万人。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响,中国医美市场规模依然达到了1975亿元,占全球市场的17%,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美市场。此外,2020年有超过20家国内护肤品牌获得了融资,累计融资金额超过10亿元。
相比于医疗美容,生活美容市场显得更加庞大。美发店、美容院、美甲店等,都属于广义上的生活美容服务行业。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与美团联合发布的《2020中国生活美容行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2020年中国生活美容市场的规模约为6373亿元,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8375亿元,这一数据比医美市场更加令人震撼。
当然,这个巨大的市场离不开女性对美容产业的支持。据市场调查统计,有52%的女性每天在护肤上花费的时间超过20分钟,而45%的女性每年在护肤品上的花费超过3000元。说到这一点,有伴侣或妻子的男性朋友们应该深有体会。
美容行业鱼龙混杂
一个行业的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,因为利益的驱使,医美行业野蛮生长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:
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,2009年全国美容机构总数约为153.2万家,而到2017年,这一数字增长至约357万家,其中近51%的机构开业时间不超过五年。这些美容机构中,民营美容院占比超过90%,个体店的数量占比更是高达97%。2009年至2017年,美容机构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了10.08%。然而,到了2019年,全国美容机构的数量减少至140万家,而拥有医疗美容许可资质的医疗机构数量也相对较少,包括综合医院的医疗美容科室、专科医院、门诊部和诊所,总数约为1.3万家。
尽管表面上数量不少,但真正符合规定的却寥寥无几。根据前瞻数据研究院的统计,截至2019年,全国获得医疗美容机构许可资质的医疗机构共有1.3万家,其中医院类医美机构占比29.1%,门诊部类医美机构占比32.9%,诊所类医美机构占比38%。然而,非法经营的医美机构数量却超过了8万家,合法医美机构仅占行业总量的14%,超范围经营的违规机构数量超过2000家,合法合规的医美机构占比仅为12%,合法医师仅占行业总数的28%。简而言之,每十家医美机构里面就有超过8-9家的机构是非法经营的,这样的比例着实让消费者心惊胆战。
非法经营的医美机构往往伴随着收费不合理、人员不专业、设备不合格等问题。一旦消费者不幸遇到这样的机构,不仅会遭受经济损失,还可能面临健康风险,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。这不仅对个人健康造成威胁,还扰乱了社会秩序,对整个医美行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。为此,国家卫健委发布了《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》,旨在严厉打击此类问题,严格规范医疗美容服务相关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生产、流通和使用监管,从根本上遏制非法经营的源头。
而从消费者角度来讲,更需要明确知晓该美容机构是否具备医疗美容机构许可资质,这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乃至人身安全。
暴利“名不副实”,未来何去何从?
美容行业一直被认为利润丰厚,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。从毛利率来看,医美企业的确表现得非常“暴利”。2021年第一季度,A股毛利率排名前十的医美企业均超过50%,其中6家甚至达到70%以上,而爱美客的毛利率更是高达92.5%。然而,扣除成本费用后的净利率却远没有那么亮眼。即使毛利率最高的爱美客,净利率也只有63.94%,这意味着实际收益大幅减少。而华熙生物、贝泰妮、益盛药业、冠昊生物的净利率均低于20%。
高毛利率、低净利率一直是医美服务行业的隐痛。在整个医美产业链中,下游的利润并不高,真正暴利的环节主要集中在上游的玻尿酸、肉毒素等原材料生产。相比下游产业,上游产业在技术、资源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,这使得上游产业在美容行业的利润分配中占据主导地位。根据公开数据,医疗美容试剂和设备生产商的毛利率最高可达80%-90%,其中,玻尿酸原材料的毛利率甚至超过90%。
而下游则不然,就拿普通的美容店面来说,不仅受制于人力成本,还被场地租金、设备、水电等成本所限制,特别是在一线城市,昂贵的人力、租金都会大幅度削减利润。同时,需要注意的是,医美机构以民营为主流,但民营医美机构的声誉在医疗事故接连发生的情况下,远远不及公立医美机构,因此在营销宣传同样需要非常大的支出,尤其在户外设立广告牌或请明星代言等等,都会削减民营医美机构的利润。
实际上,在声誉这一部分,更关系到医美行业的品牌化问题,相比其他产业,医美行业并没有自己的优势品牌,因为民营医美机构多为店铺经营的方式,缺乏自己的产品优势和特色,并不具备形成品牌的条件,这也是医美产业主要的痛点之一。
未来,在政策监管不断完善且行业资源聚集的情况下,劣质的医美机构必然会被淘汰,医美行业必将会不断集中化、标准化和生态化。随着需求的不断提升,医美产业红利期相信不会太远。
END
【发现投资】发现投资(Find & Invest)成立于2014年,总部合肥,是国内活跃的天使投资机构之一。发现投资 以央企基因筑基,凭市场智慧赋能,始终秉承"发现企业价值,投资改变世界"的使命,在蓝色星球上书写资本与产业的融合篇章。
发现投资以"新科技+新消费"双轮驱动,专注半导体、人工智能、新能源等硬科技赛道,聚焦消费升级、新零售、文化创意等新消费领域,已为200余家企业提供全周期金融解决方案,累计助力十余家上市企业。
"我们始终以专业陪伴"是平均15年从业经历的发现人践行的准则。从商业模式梳理到上市路径规划,从资源对接到战略重组,我们以资本为纽带,与企业共同穿越经济周期,从合肥出发,面向并把握国内、国外机会,陪伴企业从小苗到参天大树。
【企业使命】发现企业价值投资改变世界
【企业愿景】做有梦想企业上市全周期伙伴
【企业理念】我们始终以专业陪伴
点击关注上方二维码,开启您的资本进阶之旅!